×

NEWS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赢博体育长护险”守护失能老人幸福晚年

时间:2023-03-09 22:54:45 浏览量:

  2018年9月,义乌作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和省级“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开始试点长护保险制度,按照每年人均筹资123元的标准设立“长护险”,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

  目前义乌的长护保险制度建设、运行情况如何,金华全市是否有“长护险”运行的需求和推广可能?对此,我们进行了走访调查。

  5月24日,在义乌市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长护病区,护理员正为重度失能老人楼关富翻身拍背。

  今年80岁的楼关富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去年4月入住。“工作人员帮我们申请了‘长护险’,评估通过后,每个月差不多可以省下2000元护理费,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楼关富家属说,每天只需支付18元伙食费、50元床位费、12.7元护理费,老人就可以享受24小时的照护服务。

  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陈智雅说,像楼关富这样的失能老人,该中心总共有69人,需要最高等级的特级护理,他们都享受长护待遇。“每位老年人每天需要支付90元护理费,一个月的护理费用是2700元,按照‘长护险’保障标准,每位老人每个月可省下2025元的护理费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给予伙食费、床位费、护理费等优惠,一般是8折。失能老人们每月只需支付2000多元即可享受专业的养老照护服务。中心内的义乌市博雅康复医院、国家老年疾病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义乌市医养结合研究基地还提供基础医疗和康复护理。”

  2018年10月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落实“长护险”,除了为院内388名在住长护人员提供服务,还为低保低边、独居孤寡、高龄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16项上门护理服务,服务时长为每月4~8工时。

  在义乌,个人只需每年缴纳36元,即可在失能后享受长期护理待遇。其余87元由单位或财政负责,困难群众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补助。“长护险”的保障形式则分为居家上门护理、养护机构护理和医疗机构护理3种形式,失能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形式并享受相应待遇,护理服务费、护理设备使用费、护理耗材费等都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不设起付标准。其中,居家上门护理,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90元/天,基金支付80%;养护机构护理,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90元/天,基金支付75%;医疗机构护理,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130元/天,基金支付70%。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成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发生的长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费用由基金按100%支付。

  据了解,参保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由本人(代理人)或护理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我来照顾”、浙江政务网和免费咨询电线填写“失能评估自评表”进行自评,自评分数超过40分即可提交失能评估申请。在规定的工作时限内,长期保险承办单位对申请人的失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过程中实时完成纸质调查问卷AB及护理计划,评估结果录入“快乐评估”App。若失能等级在四级及以上,可选择居家护理或机构护理,次月起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自2018年被纳入全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以来,义乌市与复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充分借鉴高校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建成“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失能评估管理办法、赢博体育护理服务管理办法、协议机构管理办法”的长期护理保险“1+1+3”政策体系,已形成覆盖全民、待遇均等、服务便捷的基本政策体系和经办服务机制。

  去年10月30日,浙江省首个长护保险系列地方标准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标准信息创新平台上布。截至目前,义乌市共有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37家,6075人享受长护保障。

  探索建立“长护险”之初,义乌市就曾摸清失能老人的数据,查询养老机构的供给能力,了解地方资金可承受能力,形成可行性报告。试点过程中,义乌市通过多元化筹资、培养护理人员、智能化监管等方式形成制度可持续性。

  根据政策规定,义乌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需同步参加长护保险,按规定参保缴费后,自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起,同步享受长护保险待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同步参加长护保险,实现参保人群全覆盖,形成权责对等的城乡一体化保障机制。“在制度层面规避选择性参保,能够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是形成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一环,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特征。”义乌市医疗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截至今年4月底,参保人数达107.4万,户籍人口参保率为99.97%,累计支付基金已达到1.2亿元,基本实现基金可持续循环。

  同时,义乌市依托商业保险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推行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采用“经办服务+风险保障”的模式,为失能人员提供睡眠护理、饮食护理、卧位与安全护理等日常生活护理及医疗护理项目,实现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化服务的有效衔接。具体护理计划则采用复旦大学课题组长护保险“一包三标准”科研成果,按项目而非时间计费,按月结算。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义乌人保财险发挥其精算、信息、客服、风控等方面的优势,统筹规划一揽子商业责任保险服务,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同时,义乌市建立“事前管理、事中监管、事后跟踪”常态化的巡查监管机制,持续监督管理护理服务供需双方,严格控制基金不合理支出,并借助智能手环和一体机平台、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服务对象和护理人员的智能化全程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长护险”推广以来,失能老人覆盖面扩大,护理员的需求随之增长。“我们有四人间和六人间,基本上是一个房间配备一个护理员。目前护养比是在3∶1至4∶1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缺口,每年都在招护理员。”陈智雅说。

  根据长期护理服务人员配比1∶3.5的要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共需护理人员110余人。“养老护理人员市场供给不足,护理人员难招难留。为确保在住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满足长护人员配比,在岗护理人员的班次比例上升,每月加班成为常态。”院长周晨斌说。

  为此,义乌市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护理培训机制,进一步挖掘社会护理服务资源,提高照护队伍职业化和照护能力标准化水平。居家护理方面,提高家庭护理员资质要求,加强居家照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累计组织专项职业能力培训11场,培训家庭护理员789人。在机构护理方面,加强对护理机构业务指导,通过邀请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提升护理机构职业化水平。

  针对不同护理服务形式,义乌市还分别组建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的队伍。其中生活护理员由镇街卫生院实行网格化管理,共提供40个服务项目。医疗护理员由镇街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专业护理机构医护人员担任,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为失能人员及时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据了解,目前义乌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人,即达到“十四五”省定标准。

  由此,养老产业也得到良性发展。“先前养老机构只有3家,收住床位不足1000张,上门护理的供给能力更是明显不足,失能人员只能频繁去大医院住院治疗。“长护险”深度融合机构上门护理、医院长护病房和家庭病床制度建设,引导优化养老和医疗产业的资源配置。”义乌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市长护保险定点护理机构中,9家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养老床位4855张、长护床位1359张,28家医疗护理机构共有长护病房207张、家庭病床206张、上门护理服务机构3家。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市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失能失智老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第七次人口普查金华市主要数据公报显示,金华常住人口705万人,其中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112.9万,占16.02%。据市卫健委不完全统计,这112万老年人中,约有2万多人是失能老人。而养老机构内的老人有半数以上是失能老人。

  如何给这些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照料,帮他们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家人负担?被业内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护险”或许可以提供新的可能性。

  以市区的众邦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例,公司经营7家养老机构,约有200名失能老人。“失能老人一般都是卧病在床,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需有人长期照护,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会有压力。‘长护险’没推广开的情况下,我们机构会给予一定的费用优惠。目前我们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让居家的失能老人也可以享受专业的护理服务。现在每小时20元,属于市场化运作。‘长护险’涉及的失能老人评估,我们机构也能做,有10余位专业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但是没有市场化。”总经理刘光辉说,目前“长护险”的需求比较广泛,推广“长护险”是趋势,希望加快试点推广,完善“长护险”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关的市场服务体系。

  目前,“长护险”试点侧重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还无法享受长期护理保障。在上溪镇养老服务中心,失智老人和失能老人一样需要特级护理。“我们希望也能将失智老人纳入‘长护险’,让城乡更多失能失智老人受益。”陈智雅说。

  据了解,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5月6日,国家医保局网站正式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对有关长护险制度的工作目标、基本政策、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明确,并明确“长护险”将作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之后的第六个社保独立险种,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评估标准、保障范围、支付政策都没有统一模式。根据我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相关要求,在国家顶层设计框架内,省医保局正在推进长护保险标准体系和制度框架省级统筹课题研究,探索建立长护保险制度。